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

灰黑藍白-淺談藍絲絨(二)

於是,說到藍絲絨樂團的瓶頸...

當初組團的時候
想要做的就是新的東西
因為cd架上找不到自己想聽的音樂了
拿起一張喜歡的團的專輯
又覺得缺少了另外一個喜歡的曲風的東西

我們四個都很清楚知道我們要做的是某種調調
但這個調調不是由曲風的標籤所決定的

我記得還沒寫任何歌之前
我跟lucy整理了大概30幾首歌的清單
從憂鬱華麗的英搖,到80年代初的歌德與後龐克
到日本視覺系,到煽情前衛搖滾,到大爆炸後搖,再丟一點emo進去
那些團南轅北轍,聽眾群也不怎麼重疊,但如果把我們特定選出的那30首歌擺在一起
感覺好像可以說成一張有主題的專輯,我們就以這個為基礎

我一直都以為,吸收各種曲風,把所有的編曲方式都變成自己的
然後從中殺出自己的聲音,是一個優良音樂人該有的目標
所以我也一直企圖朝這個目標成長

但廣漠人群不是這樣的
就如同我剛剛說,那幾個曲風的聽眾群不怎麼重疊
聽眾市場透過曲風機制來分配
同類型的創作者和消費者集結成群,以彼此為後盾
如果有人覺得他某個朋友很酷,他就想跟上朋友的潮流
至於我們這種四不像的音樂
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族群在哪裡
聽流行的覺得我們太冷門
聽特定曲風的人覺得我們太流行

雖然是四不像,但我仍然有足夠的自信說:
藍絲絨是有“一個”曲風的

如果當初我們像個溫馴的小貓一樣
在這個曲風機制裡決定一條乖巧的路:
“好,我們來玩英搖好了。”“好,我們來玩indie好了。”
“好,我們來玩車庫好了。”“好,我們來玩後龐克好了。”
那就少很多煩惱了
南區晃個兩圈處處都可以碰到目標觀眾群。

可是我不太想這麼做
那些曲風,我也是喜歡的
但我的cd架上已經有了。

總歸,那些來自不認識的人的鼓勵,是很重要的
喜歡我們的音樂的人,是存在的
那就值得繼續做下去
不過就是...
可能這邊十個metal咖裡面有一個人喜歡
另外那邊十個聽英搖的,有一個
另外一群人裡面來兩個......之類的

而且這些人彼此都不是朋友,不能一起約一約來看表演

又或者他們都分散在上海,香港,俄亥俄,莫斯科,還有高雄

這一系列的文,我還會繼續po

0 意見:

  © Free Blogger Templates Cool by Ourblogtemplates.com 2008

Back to TOP